第四一八章 洪武版本的内阁制度-《大明:天天死谏,朱元璋人麻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同样的制度,不同的人去执行,产生的效果也不同。

    就比如现在,父皇在废除中书省,以及丞相之后,在大哥的帮助之下做到乾纲独断,还不出什么乱子。

    但换别的皇帝来做,就绝对玩不了,是同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接下来哪怕能够用一些比较好的制度,对这个事儿进行解决。

    那不同的皇帝,遇上不同的臣子,所起到的效果也肯定大不相同。

    不过整体而言,肯定要比现在这种状态,遇上一些能力,态度不靠谱的皇帝要好得多。”

    听到梅殷如此说,太子朱标非常认真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对于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些话,他还是很认同的。

    一样米养百样人。

    同样一件事情,不同的人去面对之时,往往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,有不同的做法。

    这些制度,也一样如此。

    但是却不能因噎废食。

    不能在觉得不管弄出什么样的制度,在今后呈现的效果会因人而异,大打折扣,甚至与直接相反。

    就直接自曝自暴自弃,不考虑解决问题。

    这显然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当下,便认真听梅殷往下说。

    “事情太过于繁杂,只皇帝和太子肯定是处理不了。

    需要有一些帮手才行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,停顿一下道:“比如今后可以设立一个机构,选拔那些有才能,有见地,有手腕的能臣,让他们进入这个机构当中。

    帮助皇帝来看奏章,处理政务。

    群臣送上来的奏章,由他们先看。

    看过之后,再写出他们相应的处理意见……”

    听到梅殷这么说,朱标为之愣了一下。

    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个办法,怎么听起来和中书省还是没什么区别呢?

    之前中书省干的,就是这些活不过啊!

    他也是一个能耐住性子的,且知道自己家二妹夫考的问题,肯定不会这样简单。

    后面肯定还会有别的什么别的手段。

    便接着往下听。

    梅殷道:“但是这些人也只有参议的权利,没有决策权。

    他们的意见只能进行一个参考。

    接下来还需要将奏章以及他们的意见,给送到皇帝这里。

    让皇帝来进行观看。

    他们的处理意见,若是可以便进行采纳。

    不可以的话便直接驳回。

    或者也可以留中不发。

    在这上面,还必须做出一个规定

    那就是百官呈送的这些奏章,这个机构不得有任何的隐瞒,需要全部都送到皇帝这里来……”

    朱标听到梅殷所说的这话,眼睛不由的为之亮了。

    这好像还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!

    他已经看出来了,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这个办法,和中书省以及丞相的区别。

    猛的一看,似乎差不多,但是仔细去看的话,这里面的差距可大了去了。

    简直就是云泥之别!

    中书省还有丞相,那是总领百官。

    而且,丞相还有权直接对很多的奏章进行处理

    尤其那些一些小事上,丞相可以完全自己决断,不用给皇帝进行汇报的。

    那是真真正正的大权在握。

    这也是自己家父皇,为什么会如此痛恨厌恶丞相制度的一大原因之所在。

    毕竟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确实很大。

    丞相总领百官,为百官之首,天然就会成为百官的主心骨。

    他们会和百官站在一起。

    在一些事情上,确实会成为皇帝的助力。

    但是在另外的一些事情上,为了他们的利益,也要同样会和皇帝进行对着干。

    明里暗里进行交锋。

    皇权和相权的较量,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。

    胡惟庸如今,早就已经开始上下其手了。

    在大事上面他不敢多做什么,但是在那些小事上,却会拿着在那里做人情。

    根本不必呈送给父皇,自己就给处理了。

    送到父皇这边的奏章,都是被筛选过的。

    有些事儿想要让父皇知道就送过来,不想让父皇知道,就不往这边送。

    这也是父皇为之恼怒的一个原因。

    总觉得自己是在看别人弄的二手东西,有被愚弄。

    而你二妹夫现在所出的这个主意,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不仅考虑了皇帝精力不够,不足以处理这么多问题的情况。

    同时,还将还顺带解决了中书省权力过大,欺瞒皇帝的种种做法。

    遇上一些能力不够的皇帝时,让朝中的这些能臣,写出处理的意见,让皇帝的定夺,也同样能在很大的程度上,弥补皇帝能不足的短板。

    虽然这样做,在今后同样还会产生不少的问题。

    比如一些朝臣在处理之时,会在里面添加上一些自己的私货。
    第(2/3)页